曾玉真,1964年4月出生于一個晉江部隊政工干部軍人家庭,5歲隨父親工作調動到泉州德化縣武裝部而落戶德化。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、福建省民間藝術家、福建省工藝美術師?,F(xiàn)任德化縣陶瓷博物館職員。

      曾玉真從8歲懂事起至17歲的少年時期都是隨家生活在德化那個瓷都縣城,并走過了小學、初中、高中的學習生涯。在德化的少年生活中對她影響最深的是瓷瓶藝術或彩畫工藝熏陶。她愛陶瓷藝術的啟蒙老師當屬她的母親,曾玉真小時候受母親做一家陶瓷企業(yè)貼花工人的影響,臨摹母親的貼花花朵,先用花紙、白紙上畫剪練習,再進而有機會就請母親指導學習在創(chuàng)作花紙上創(chuàng)作貼花作品。

       她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楊劍民,從事刻花、鏤空、彩繪、造型、雕塑等工作。在楊劍民先生的指導下,學習了陶瓷造型上的刻花和鏤空花技術的設計,并且嘗試把傳統(tǒng)藝術和現(xiàn)代藝術結合起來。

       曾玉真緊記母親對她的教誨說人生學會一門技術會走遍天下不挨餓,便拜楊建民大師為老師,走上陶瓷創(chuàng)作和繪畫之路。后來隨大師調入德化縣陶瓷博物館擔任研究員,2014年5月退休的曾玉真大師回憶和楊大師學藝前后歷經(jīng)33年。在這33年期間在名師帶領下必定會出高徒,且原先跟隨楊大師學藝的有7人,有6人因廠不景氣都離開了,只有曾玉真始終如一的跟隨大師學藝。1981年至1991年,曾玉真學會陶瓷鏤空花和刻花藝術,1991年至1995年學習造型藝術,1996年便成為福建省助理工藝美術師,2002年就經(jīng)過評選成為福建省工藝美術的名人,短短4年后就被評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。

中國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曾玉真

      曾玉真從事陶瓷美術研究30多年,技藝全面,刻、浮、捏均有涉獵、白貓、圖案、造型、鏤空最著,各種造型與鏤空花結合使作品更加典雅新穎。其作品曾多次在國家級、省級評比中得獎。

      曾玉真說她也覺得很怪,原本是一個愛好廣泛、不甘寂寞的人,平時唱歌、跳舞、閱報、養(yǎng)花無所不及,但一到創(chuàng)作,她卻能耐得住寂寞,穩(wěn)得住心性,潛心其間。談起這件《雙層鏤空慶豐收》的創(chuàng)作過程,她說:“從圖紙的初步構思到作品的最終完成,其實是一個艱難的過程。從圖紙的設計到形態(tài)的思考,從材料的取舍到作品的修改,要考慮很多問題,那時我經(jīng)常失眠,有時覺得自己快瘋掉了,幾個月里,我整整掉了13斤肉。但創(chuàng)作本身就是很值得高興的事情?!?br />
      憑借二十多年的潛心學習和刻苦鉆研,曾玉真的雕刻技法、通花品種和紋樣的變化也越來越豐富。在雕刻技術上,從最初的單層雕刻到現(xiàn)在的雙層雕刻乃至三層雕刻;在圖案紋樣方面,從簡單的竹梅圖案發(fā)展到復雜的幾何紋樣;在器物的造型上,從常見的花、魚等動植物形狀到抽象的人體造型等;在裝飾方法上,融合了浮雕、拉泥等工藝……曾玉真說,藝無止境,學不停步。目前,她正在嘗試著將手工拉泥和工筆書畫等技藝有機融合在通花藝術中。

       曾玉真作品《繁花似錦》為南京市設計的鏤空梅花,講究不對稱的美,盛開的小花蕾,有半點的,有整朵的?!叭绻际钦涞模瓷先ゾ筒混`動?!痹裾嬲J為?!斗被ㄋ棋\》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拿去當范本。

       曾玉真的象牙白瓷花瓶《雙層鏤空慶豐收》寓意豐富、制作繁難、構思精巧、富有創(chuàng)新,于2005年獲得第四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“爭艷杯”大賽金獎。

       2009年作品《新型編織陶瓷容器》獲全國發(fā)明創(chuàng)新金獎;2011年作品《雙層梅竹鏤雕茶具》中國陶瓷協(xié)會創(chuàng)新設計銀獎;《倚幾披坐觀音》獲中國國家級大師精品設計金獎;2012年作品《雀之靈》獲中國陶瓷協(xié)會創(chuàng)新設計金獎;2013年作品《福到平安》中國陶瓷協(xié)會創(chuàng)新設計銀獎,第七屆中國(合肥)國際文化博覽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優(yōu)秀作品評比金獎。